越是安全感缺失的人,对爱情的期望值就越高,也就越会在婚姻中苛求对方为自己心理的不安全感埋单。
这些人似乎为爱而生,他们认为自己爱的真诚,也爱得感人,只可惜不管他们在自己的爱情剧中扮演的是夜夜等待晚归丈夫的柔弱女人,还是左右逢源、情人满天下的情场高手,他们的爱情最终都会让他们自己和他们相爱的人失望。
艾里希·弗洛姆曾说过:“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他还说,“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人格越是健全成熟,越是你能保持自己个性的完整和独立,也就越能获得和享受爱情。
遗憾的是很多有缘与爱相逢的人,却因为自己人格发展有缺陷而又不能自知,失去了在婚姻中成长的最好机会,最终在爱情、婚姻中痛苦地迷失了自己,疏远了爱人。
今天跟大家分享三种在爱情中典型的越爱越疼的情况。
01 天生的“醋坛子”
在恋爱中有一个普遍现象:很多人跟异性相处时会有吃醋的感觉,本来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恋爱心理,可如果过分吃醋,往往会造成恋人的压抑和紧张,甚至吃醋到不断胡思乱想。
我接过这样一个来访者:她和闺蜜一起逛街,老公帮他们提东西,给闺蜜递了张纸巾,她就醋意大发,后来她会查老公的手机、邮箱、微信,要求老公对她必须完全开放,对于怀疑的人或信息,要求必须立刻作出解释,终有一天老公真被逼到墙角,不得不在婚外寻找心灵的出口,这时候她就可以振振有词地说:你看,我早就知道你会这样。
最终摧毁两人之间的关系,导致他们的感情走向破裂。
探究关系破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几点
过分吃醋是对爱缺乏自信的表现
刚刚讲的案例,从表面上看,过分吃醋是她不信任丈夫对自己的爱,至少不相信丈夫会把爱专属于她。
同样,她也不信任他身边的女人,甚至是她的好友也不信任,深层分析还会发现,她是缺乏对自己的基本信任,也就是说她不相信自己是一个能得到所爱之人全部爱的女人,她心里的不安全感让他总能从丈夫周围嗅出情敌的气味,丈夫与其他女人之间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眼神或动作也能让他醋意大发。
这在心理学上叫:自我实现效应。
本来一桩原来可以美满的婚姻因此毁在她自己手中,只源于她对爱缺乏自信。
有时损毁爱情,是为了自我保护
让人意外的是,过分吃醋的人折磨的是对方,而提离婚的是自己。
案例中刚开始,丈夫不同意离婚,最后一次丈夫居然同意了,可离婚往往不是她们真正的想法,但她们会表现出我不是非他不可,你让我不高兴了我是可以离开你的,这是此类人的又一大特点,他们心中的自信远不像他们自己说的那么强大。
她们不是爱的建设者,而是主动损毁者。
她们会主动提出结束爱情或婚姻,但并不是真正想要结束,而是认为这样做更安全一些。
她们内心真正渴望的是:结束关系的要挟可以让伴侣产生危机感,并会更加珍惜他们。
导致他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心理逻辑是:既然我不被人爱,何不主动结束这段关系,至少这样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但是真正嗅到已经建立的亲密关系即将远离他们的时候,内心的不安全感会拼命撕咬他们的内心,让他们因为心中的恐惧而痛不欲生。
有自恋心理在作怪
这些人十分重视自己的外表,也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可能还有一定的影响力。
但是如果抛开业务往来,朋友会少的可怜,可他们自己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是别人嫉妒我的优秀和成功,是自己看不起他们。
这些人非常在乎自己身上吸引伴侣的闪光点,他们相信自己身上的这些闪光点正是让伴侣对自己着迷的原因,不过他们对自己闪光点的自信往往只会让他们变得自命清高,并不会真正让他们变得自信。
因为害怕失去魅力的担忧会增加他们的焦虑感,如果伴侣的热情降低会更让他们恐慌,与此同时,伴侣身上的闪光点也会给他们压力,他们的醋意不仅仅针对伴侣身边的异性,还包括他们的伴侣。
其实他们伴侣身上的那些不可抵挡的魅力正是他们投射过去的,他们对自己魅力深信不疑的执念,同样也会用在伴侣身上。
这些人意识层面的自信与潜意识层面的不自信相冲突,势必让他们在婚姻和日常生活中体验到很多痛苦,比常人更能从身边人身上嗅出危机的气味。
02 遭遇“花心大萝卜”
从你情窦初开时,也许就一直在寻找一个人,他能为你遮风挡雨,给你带来快乐幸福,然后就会遇到很多人。
有些人你喜欢但对方不一定喜欢,有些人对方喜欢你但你却没有感觉,直到哪一天,你遇到一个人,像着了魔一样想跟他在一起甚至想嫁给他,你确定他就是你的罗密欧。
可要提醒你的是:这样的人,可能会有他的问题的所在,他能快速让你着迷也可能会快速吸引其他异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圣”或“花心大萝卜”。
曾经有一个来访女孩,跟我说:她最爱的人,在一起三年了,发现对方跟其他女孩暧昧,后来发现还有家庭,最接受不了的是有个女孩为他怀孕了找到女孩来质问,女孩崩溃了。
她说这个男人告诉她:他不是不忠,他与每一个女人交往的时候都付出过真心,每一个女孩他都真心爱过,只是这些女人没有接触的时候,总以为她们很优秀,真正接触了之后都让他感觉很失望,包括我。说完女孩就不停地哭泣。
在后来的咨询中,女孩渐渐地意识到自己容易被这样的罗密欧吸引是有原因的,因为她内在跟男友有很类似的需求,都需要一个完美的恋人。
这与他们的原生家庭息息相关。
他们往往有一个压抑的童年,小时候的他们需要通过“装好”来获得养育者的认可。
他们可能运气太差,遇到了同样缺乏安全感的养育人,所以他们从小学会了在养育者情绪的“夹缝”中生存,从没有体会到那种真正被认可的感觉。
因为察言观色和适时表演成为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他们的成长的经历为他们捕捉异性的心理带来先天的优势。
还有一种原因:他们可能不认同原生家庭里那个最亲密的异性长辈,既爱他们又觉得他们令人失望,他们幼小的心灵渴望这个异性长辈能变成一个更完美的人,但现实总让他们失望,于是他们把这种渴望变成想象,并在之后的爱情中不停地寻找那个形象。
这就是这些花心大萝卜或容易被花心大萝卜吸引的女性会有共同的特质。
可以表现为以下四点:
一、有让人欲罢不能的天赋。
主要会表现为:
1 他们是天生的“情场高手”,能恰当好处地领悟到对方情感的需求,与这样的人开始相处时,会让人感觉到浓浓的暖意,有着半路遇知音的惬意。
2 他们观察能力极强,特别是对他们在乎的人,能知道对方所需,让所有与他们有过感情交织的人痛不欲生,但是又欲罢不能。
二、“见光死”的爱情比较有吸引力
这样的关系可以让他们的浪漫情怀得到更多发挥,还让他们有不与对方建立长久关系的最好理由。因为:他们害怕建立长久关系;可以重蹈幼年不能爱上父亲或母亲的覆辙;他们害怕独处,需要有人关注。
三、在性爱方面,喜欢挑逗和前戏胜过性交本身。
四、对亲密关系的信心依赖于比较优势
会表现为对两类人感兴趣,比自己明显更优秀和明显呈弱势的人,从强者处借光添彩,从弱者崇拜的眼光中燃起自豪感。
五、他们爱自己甚于爱任何人
成熟的人需要一个人是因为爱这个人,而他们爱一个人是因为需要对方。
简单来讲,可以用三个成语来形容追求“完美异性”的人:热情洋溢、意乱情迷、率性而为。
03 破坏性自恋者
与人为伴,我们都希望过得轻松快乐一点。
有人说“不做一个添堵的人”,这是最起码的做人准则。
但就有这么一类人,你具体说不出他们哪里不好,但是就是感觉到和他们在一起很压抑。
这些人最大的特长就是给人“添堵”,他们总能令与他们深交的任何一个人产生挫折感。
我的一个来访者,男性,他在婚姻中就有着非常深刻的体验,妻子时不时的添堵已经激怒了他,最终他向妻子提出了离婚,而且态度很坚决。
他妻子死活不愿意,说他突然要离婚,一定是外面有了“狐狸精”。
后来了解到让这位先生毅然决然想要离婚并不是因为什么“狐狸精”,而是他老婆人格中堆满的各种又冷又硬的石头,那些石头构成了另外一个善于添堵的她。
先生说:我买的东西基本得不到她的认可,那天我穿一件新买的衣服,她看后一脸不屑地说,你就只有这点水平。
然后我问他:你有没有试着与妻子进行正向沟通,引导她从好的一面看问题?先生说:当然有,但是没有效果。
比如我表扬她的新衣服好看,她就会立刻板着脸反问,我哪件衣服不好看?表扬她贤惠,她会问:我什么时候不贤惠了?也许你认为她不过就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女人而已,但是真正身在其中的人才知道,长期雪上加霜的打击是会挫败一个人的自信心的。
先生说这话的时候满脸痛苦,还有些愤慨,可以看到他对妻子的积怨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位先生还告诉我说他不管是取得了成功还是遭受了打击,都不敢在妻子面前提。
前年他被提拔为部门副职,高兴地发短信给妻子,想和他分享心中的喜悦,结果他妻子回了一条短信:你是撞大运了,别在我们面前嘚瑟,最好还是把尾巴夹紧点。
为什么他的妻子会这样呢?分析下来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他们对自己的过度关注,二是他们缺乏共情能力。
这样的人,就是典型的破坏性自恋者。
他们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分不清自己和他人而无法理解别人的心理,认为自己是独特的,而正是这种心理破坏了他们的亲密关系。
通过这三种类型在爱情中的表现,我们可以明白造成在爱情中越爱越疼痛的原因,根源都是因为安全感的缺乏,因为内心还有一个孩子需要被关注被看见。那么,如何提高我们内心的安全感呢?
首先,真正做到了解真实的自己,而不是有过多“自恋”成分的自己,对自己的优点与优势有比较准确的认知。
其次,要与伴侣做深入的沟通,让伴侣明白和理解自己的担忧,并帮助撇清那些不必要的担忧。
第三,在生活中不断觉察与反思,促进心理上的成长,学会体会对一个人着迷、毫无负担地爱一个人的感觉。
第四,试着扩大社交圈子,取下心中看待他人的有色眼镜,用心去观察和体会身边人的善意和友好。
如果以上这些你都做到了,但还是会感觉缺乏安全感,那么提醒你:你的内在有一个孩子还没有真正长大,是需要被重新关爱和疗愈的,建议通过专业的咨询帮助自己。
最后,想送给在爱中一直努力的你:所有的控制可能最后都会失控,但唯有自己的真心和本质是你永远可以抓住的。
恐惧和喜悦有时只差一步之遥。